古越窑青瓷的特点是什么

日期:2017-07-03 18:20:39 来源:admin 点击:

越窑青瓷历史悠久、影响深远,倍受人们的赞赏和青睐,是汉族传统制瓷工艺的珍品之一。越瓷的特点是胎骨较薄,施釉均匀,釉色青翠莹润,光彩照人。越瓷不但是供奉朝廷的贡品之一,而且又是唐代的一种重要的贸易陶瓷。同时与唐代精美工艺品和文苑艺术交相辉映,在工艺美术领域里开创了一个新的世界。


02.png


越窑青瓷是中国瓷器艺术品中一个小的分类,古越窑青瓷有其独特的特点。

东汉后的三国时期的古越窑青瓷胎质坚硬细腻,釉水纯净以淡青色为主,少数烧成温度不足。釉色中黄釉或青黄釉色很少见,釉层均匀并且釉水与胎体结合牢固,极少有流釉或釉层脱落现象,这说明当时已经成熟掌握高温还原技术,而且控制高温烧制的时间温度点已经很稳定。江苏省南京市光华门外赵士岗四号墓出土的青瓷虎子,提梁采用堆塑手法制作成一只奔虎,背部弯曲更显造型有力。南京清凉山出土的青瓷羊,身躯肥硕,昂首张嘴,四肢卷曲伏地形态安详,青釉色泽清亮透彻。还出土的一件刻划“甘露元年”铭文的熊形灯,江苏吴墓出土了器形复杂的谷仓青瓷等,都代表了这一时期青瓷烧造的成就和很高的艺术价值。

西晋时期,因制瓷技术的不断提高,制作更加精湛,品种益加丰富,由此青瓷可以满足更多阶层的需求。尽管青瓷窑场的增加和产品种类的不断丰富扩大,青瓷也因市场的因素变得不再高昂。但是,对于动荡社会的普通百姓来说,还是没有条件享用的。那些造型复杂,刻画精细且形状独特的青瓷器物,制作困难,费工费时,显然不是普通百姓可以随便拥有的。西晋时期的小件青瓷,精巧玲珑,形态优雅的笔筒、瓷砚及各种明器,是为文人和世家子弟专供的产品。因此,这一时期的青瓷产品,很明显的打上了阶级的烙印。
东晋时期的青瓷产品,基本沿袭西晋时期的制作工艺和造型特点,只是在产品形式和使用功能上丰富了很多,说明青瓷逐渐向市场更加迈进,呈现普及化的趋势。三国、西晋时期,曾经大量烧制的明器基本停烧,说明世俗文化里厚葬之风,正在经历一场因观念的变化而逐渐改变。常见青瓷器形如罐、壶、碗、盘、钵、盆、洗、碟、灯、砚、水盂、香炉、唾壶、虎子、动物造型烛台等,适用对象向普通生活需要贴近。釉装饰方面,西晋后期出现的褐彩点釉青瓷效果,在东晋时期得到广泛使用。

南朝时期,青釉瓷烧造方面没有过多突破性,基本仍保持之前的制作工艺标准,胎质细密,胎色呈灰白色,通体施以青釉。主要产品有碗、盘、盏、盏托、壶、罐、鸡头壶、唾壶、虎子等日用青瓷器。较前期不同之处,是南朝佛教盛行,对魏、晋、南北朝时期的青瓷,特别是对南朝时期青瓷造型风格和装饰题材内容影响深远。

佛教自东汉传入,至东晋被梁武帝定位国教,南朝造佛像皈依佛门之风更盛。晚唐诗人杜

《江南春》:“南朝四百八十寺,多少楼台烟雨中”。都可以反映佛教对整个社会文化的影响。这时期的青瓷的装饰纹样也受到佛教文化的影响,造型和装饰充分体现了以佛文化为主的题材。由于佛教文化在古代的中国本土属于新事物,很快吸收融合了本土文化艺术形式,由经变题材逐渐过渡到以描述本生故事题材的造型风格中,对后来佛教文化样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。

佛教文化运用到青瓷的装饰题材,出现了佛像、飞天等造像艺术内容。忍冬纹、连珠纹结合莲瓣纹等佛教故事中常用题材成为了新装饰题材,经过长期发展变化,最终形成了有中国独特艺术风格的式样。其中,莲花纹样最为突出。莲花纹样在佛教故事中代表了吉祥、圣洁的寓意。

无独有偶的是,在中国传统的审美认识里,该题材表现了出淤泥而不染的精神追求。这种深层次的认识上的共识,拉近了精神世界的距离,促使两种不同的文化很快迸出默契的火花,为文化的快速融合注入了增进剂。

(来源于瓷库)